顶级的美食杂志总是告诉人们,食物会感染到人的情绪,怀着热忱和赞美制作而成的食物总是富有更好的口感和香气;我们同样可以假设,一瓶倾注了酿造者无数心血和情感的山楂红酒,除了含量丰富的黄酮和多酚,也会拥有更加醇厚的层次和情感。七年来,刘华丽始终坚持的一件事,就是让彤康的山楂红酒展现出属于它的独特性。
“从原料到原酒,看着它一步步稳定出产的同时,仿佛也看到自己成长的模样……”
北纬35°,被地理学家称为“神奇的黄金纬度”。在这条“黄金纬度”附近,汇集了众多世界一流的果酒酿造区。以泽州本地山楂为原料酿制果酒的山西彤康食品有限公司也恰好位于这个纬度。
2008年,为了发挥泽州本地盛产山楂的优势,把“红果果”变成农民增收的“金果果”,彤康食品有限公司通过考察,决定将山楂作为酿酒的原料,酿制出体现地域、气候独特风味的果酿酒。刘华丽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彤康担任技术员。当时,她刚从山西农大毕业不久,大学所学的“植物保护”和酿酒这个行当简直“风马牛不相及”。用刘华丽的话说就是“那些什么生物发酵、酶分解、稳定澄清之类的专业术语根本听都没听过。”
山楂酒的酿制在当地早有传统,通常就是山楂切片加食用酒精浸泡,口感和风味都不易控制,而且生产效率不高。如何改进?如何提高?这些问题都摆在刘华丽面前。
刘华丽说,当时最大的困扰来自专业技术,酿酒其实就是控制各种微生物如何发酵的过程。如果说上大学时学习专业知识花了一倍的努力,那么在学习酿酒知识上花费的心力足足有三四倍。“那时候,一本专业书怎么也要翻六七遍。第一遍走马观花,因为不怎么懂,看着看着就瞌睡;第二遍能保证不瞌睡了;第三遍开始理解这些专业词汇了;第四遍能够感兴趣地去看了;第五遍做笔记后就能发现问题了;到第六遍、第七遍的时候,基本上能够对照我们的生产流程去改进了。”
在刘华丽的书架上,《黄酮化学》、《葡萄酒酿造与检测技术》、《现代果汁加工技术与设备》等专业书籍都被翻得有些卷边了,在一本《植物功能性食品》里,记者看到,到处都是刘华丽勾勾画画的痕迹,里面还夹杂了很多小纸条:衰老与抗氧化、自由基氧化理论、花青素和单宁作用……就在这些勾画的痕迹里,刘华丽逐渐成长为彤康公司的技术骨干,在她的带领下,彤康公司技术中心用两年时间实现了突破,“山楂打碎成浆果汁直接发酵成酒”技术试验成功。
刘华丽告诉记者,目前彤康山楂酒的整个生产流程是山楂打浆成汁—生物酶解—生物发酵—稳定性澄清处理—原酒。“山楂打碎成浆后直接发酵成酒的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山楂的营养功效成分。”
“酒和人生一样,从原料到原酒,看着它一步步稳定出产的同时,仿佛也看到自己成长的模样……”刘华丽看着酒窖中盛满美酒的橡木桶说出了自己的感慨。
“我的理解是,那红色的山楂酒承载的是土地的故事,我们以土地为荣。”
在刘华丽和整个技术团队的努力下,彤康公司“一种富含黄酮山楂酒的生产方法”获得发明专利,经国家科技部门鉴定,其技术水平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这种新技术突破了传统生产方法,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使彤康山楂酒因含有较高的黄酮含量而具备了保健养生功能。“泽州县作为我国山楂道地产地之一,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泽州红山楂品质非常优良,我们整个技术团队最想做的就是,让更多人品尝到泽州红山楂的美好风味。”刘华丽说。
“过去的酿酒师更多是关注酿造工艺和各种技术手段,但我们认为除了工艺和技术,也要关注山楂种植的管理。”为了严格控制山楂干红的品质,刘华丽结合国家行业标准以及企业实际情况,制订了严于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同时实施了“山楂栽培与加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经专家验收得到了全国整个行业5年以来的最高分。“因为好的山楂酒一定要来自好的山楂园;好的山楂园才能种出最好的山楂果实。”
2014年,来自北京和我省的国家级高级品酒师和中医学、营养学的知名专家,从酒的色泽、澄清度、香气、滋味和典型性,对彤康的山楂干红酒样进行了认真的品评,认为彤康庄园山楂干红酒具有浓郁的自然山楂果香,入口清爽舒适顺畅,风格独特。
“我的理解是,那红色的山楂酒承载的是土地的故事,我们以土地为荣。”刘华丽说。
“在一个让人愉悦的环境里,做真心热爱的事情,酿造着人们喜欢的美酒,那种感觉很幸福。”
彤康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有12人,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赵玲玲是实验室的负责人,毕业于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她告诉记者:“2010年,我们的核心技术正处于试验阶段的关键时期,第一批成品出来后,在稳定性试验中发现有沉淀。为了排查出沉淀产生的原因,刘姐建议我们用硫化氢气体进行通气实验,最后成功找到了沉淀产生的原因。所有技术中心的技术员,没有一个不是刘姐手把手带出来的。”
焦娜娜是果脯车间的负责人,也是技术中心的成员之一,负责原料的筛选和管理。说起刚入职场时的“菜鸟”经历,焦娜娜笑着告诉记者,那时候不管实验还是生产,根本没有管理意识。“有一次把实验剩下的个头不大的红果,拿起来就准备扔了,刘姐看到后,马上告诉我,这些红果虽不符合生产果脯和果酒的标准,但是完全可以制作成山楂卷和山楂片,不能随意丢弃。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才开始有了成本管理这个概念。”
“从29岁进入彤康公司技术中心工作,到今年已经是第七年了,从一个只懂得基本化验操作的检测员到酿酒师,这一路走来虽然有很多困难和阻碍,但因为有整个技术团队做支撑,即使遇到困难,依然内心笃定。”在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刘华丽总是不断地提起整个团队。
2014年,根据省总工会《关于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创新工作室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彤康公司也在原有研发团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刘华丽职工创新工作室。到目前,工作室已经获得了“利用山楂果汁酿造干红酒的研究”项目的省级科技成果奖,成功申请了“一种富含黄酮的山楂酒生产方法”的国家发明专利,完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楂白兰地”产品生产,还取得了包括山楂果脆、速溶小米片、半自动捅核机等一系列技术成果。
刘华丽说:“我们拥有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他们有激情、富有创造力。在这样一个让人愉悦的环境里,做真心热爱的事情,酿造着人们喜欢的美酒,那种感觉很幸福。”
——来源:太行日报·晚报版